首页>>常见问题>>正文常见问题

关爱精神病患者:消除偏见从家属做起

日期:2015年08月31日      来源:网站编辑      浏览:12032次

专家表示,慢性精神病人的探视间隔时间最好是半个月。然而,然而很多精神病医院的众多患者,仅有不到两成患者的家属能够坚持每个月来探视一次。

慢性长期住院患者探视率低成常态

61岁的李玉庭(化名)家住长沙某社区,患有精神疾病并经常癫痫发作,前不久与儿子发生争吵后将其儿子打伤,被家人送入省脑科医院。自入院之后,家属便再也没有来医院看过她。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玉庭病情好转,医院评估后认为其达到出院条件,但其家属也未予理睬。院方将其送回家时,才得知其住处已租出去,前往社区寻求帮助,但社区不便收留她,工作人员只好又将其带回医院。

据介绍,我省重性精神病患者发病率约为14.76%,其中仅有20%左右的人能得到有效治疗。为方便对慢性长期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的集中管理和治疗,河南省解放军153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起就成立了精神病治疗中心。该病房目前共有住院患者40余位,其中仅有4位患者的家属能够长期坚持每半个月一次的探视。据该院历年来的统计,约60%~70%的慢性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很少有家属探视,即使是医生打电话催促家属来医院,仍有部分人还是不愿意来探望。

不定期探视精神病人需缴纳罚金

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第59条规定,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

“不来医院探视,家属的不正确的认识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专家表示,有些家属有“甩包袱”的思想,把医院当成了“收容所”。其实,除了医疗机构不断提高治疗水平,家属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情感慰藉、生活关注,这样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及社会功能的恢复。

业内人士表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不常看望老人将属于违法。慢性长期住院的精神病人同样是弱势群体,且行为能力有限,更需要亲人的关爱,因此,有业内人士建议,《精神卫生法》应进一步明确规定,监护人每月未探视一次精神病人也算违法,需要缴纳罚金,这样慢性长期住院精神病人的受探视率才会大大增加。

此外,应逐步完善社区康复机构,为需要康复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场所和条件,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

住院后10~15天探视为宜

“病人住院后10~15天内,家人前往探视最佳。”解放军153医院杨俊国主任表示,精神病患者家属过早探视,由于病人病情没有控制,缺乏自知力,会使病人不能安心住院,从而影响治疗。探视过迟,因病人病情基本好转,自知力已有恢复,家属不来,会使患者心神不宁,猜疑自卑,容易引起疾病复发。住院10~15天期间,病人病情基本控制,情绪变稳,自知力开始恢复,是患者家属探视的最佳时间,在此期间探视,不仅能稳定病人情绪、睡眠,更有利治疗,促进康复。

对精神病人“消除偏见,勇于关爱”首先应从家属做起。邬志美表示,家属不应仅是为了尽义务而送来食品、衣物,更应深入地理解病人,关怀、鼓励病人,还可多学习、多掌握些精神疾病相关知识。

精神分裂是一种顽固性的精神疾病,也是一种极其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精神分裂一旦发作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困扰,很多时候精神分裂还容易病发其他疾病,做好精神分裂的治疗不仅是帮助精神分裂患者减轻病情危害的主要方法,还是帮助精神分裂患者恢复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只有在发病初期尽早对精神分裂进行治疗才可以缓解病情,特别是久治不愈的最好使用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这种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广大精神病患者实现了彻底治愈疾病的愿望,尤其是对于不适合开颅手术的脑深部小病灶、多发病灶和位于重要功能区的病灶,以及对于早期治疗病情再次复发、病情超过三年以上、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长期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或服用药物副作用大的患者而言,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精神疾病具有其它技术不可替代的特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