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苑

健康视频 科普文章
首页>>健康之苑>>科普文章>>正文科普文章

告别假期综合征:帮孩子把“心”收回来

日期:2025年09月01日      来源:网站编辑      浏览:47次

暑假即将结束,不知道您家里是否正在上演这样的“大片”:晚上精神抖擞睡不着,早上赖床叫不醒;一提作业就头疼,想到开学就郁闷;手机平板不离手,兴奋点还停留在假期模式……

别急着给孩子贴上“懒散”、“贪玩”的标签。这其实是典型的“假期综合征”,就像一辆在自由沙滩上奔驰了许久的越野车,突然要开回高速公路,也需要减速、调整、找到节奏一样。孩子的“心”,还散落在假期的快乐时光里,需要我们温柔地、有技巧地帮它“收”回来。

第一步:给身体一个“缓冲期”——调慢“生理时钟”

 

假期的生理时钟是“逍遥时区”,睡眠、饮食都不规律。突然拧紧发条,身体会第一个站出来抗议。

怎么做:切忌“急刹车”。从现在开始,每天比前一天提前15分钟睡觉和起床,逐步向学校的作息靠拢。同时,逐步减少孩子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用户外运动或亲子阅读来代替。就像把一根拉得太久的橡皮筋,慢慢地、一点点地松回来,而不是突然放手弹疼自己。

第二步:给心灵一个“仪式感”——举办假期告别会

大脑需要明确的信号来切换状态。一个充满仪式感的举动,能高效地告诉孩子:“假期很美,但新旅程同样值得期待。”

怎么做:可以是一个家庭会议。和孩子一起整理假期照片,制作一本简单的假期手账,写下三个最美好的回忆,为假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或者带他去理发,买一套新的文具,把校服清洗晾晒好。这些行为都在无声地宣告:“宝贝,我们的假期充电已完成,准备开启新章节啦!”

第三步:给大脑一个“预热期”——启动“学习模式”


让大脑从完全放松的状态,直接切换到高度紧张的运算状态,它会“死机”的。我们需要帮它热热身。

怎么做:每天安排一段“静心时间”。比如上午8点到9点,可以一起读一本书、练几页字、玩玩数独游戏,或者简单地回顾一下上学期的知识重点。关键是营造安静、专注的氛围,让大脑慢慢找回学习的感觉。注意,这不是“补作业大战”,压力过大会适得其反。

第四步:给情绪一个“突破口”——谈谈新学期的“小期待”

 

焦虑和抗拒,往往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孩子可能会担心新功课太难、新老师太严、处理不好同学关系。

怎么做:把“恐惧”变成“期待”。找个轻松的时机,和孩子聊聊新学期:“听说你们这学期有特别有趣的科学实验课!”“你最好的朋友是不是也在班里?开学就能见面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计划一次周末的秋游?”用具体的、积极的想象,点燃孩子对新学期的向往,给“收心”一个强大的动力。

第五步:给亲子关系一份“镇定剂”——您是最好的“定心丸”

 

家长的情绪是孩子最大的参照物。如果我们自己也表现得焦虑不安、不停催促,只会加剧孩子的紧张。

怎么做:请您先稳住。理解这是正常的过渡期,多一些耐心,少一些训斥。成为孩子的“盟友”,而不是“监工”。可以说:“妈妈知道你没玩够,我们慢慢来调整。”“爸爸刚放假回去上班也没效率,这很正常。”您的理解和共情,是帮助孩子“收心”过程中,最温暖、最有效的一剂良药。

结语:“收心”不是一个必须限期完成的硬性任务,而是一个充满爱和智慧的过渡过程。每个孩子调整的速度不同,请允许他们有一点小情绪和小反复。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持续的情绪低落、严重的身体不适或强烈的抗拒行为,超出了正常调整的范围,请不要犹豫,及时寻求学校心理老师或专业医生的帮助。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图片由AI生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