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09月28日 来源:网站编辑 浏览:117次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常常会听到来访者很委屈地说“家里人根本就不理解我”、“家里人无法明白我的痛苦”等话语,这就涉及到我们在人际沟通中很常见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共情。
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我们在听到“共情”这个词语的时候,很容易联想到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会认为这是一个专业词汇。但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共情其实时时刻刻贯穿于我们的人际沟通过程,好的共情能让沟通变得有效而温暖。
在心理咨询专业培训中,经常会听到老师引用一个经典的例子来为大家讲解什么是共情?《孟子·公孙丑上》有个小典故,孟子说如果看到在井边玩耍的小孩子不慎跌到了井里,周围的人都会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孟子称为恻隐之心。我们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类似同情之心。这时,如果周围援救的人不仅仅是伸出了手,还亲身跳到井中陪伴、安抚小孩子,再设法施救。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典型的共情。
这个例子经典而生动,立刻就能让人明白到底什么是共情。但我们只要对人际沟通中的细节稍加观察就会发现,知道共情并不等于能做到真正的共情。一个高烧四十度的人,旁观者只知道他很难受,但无法体验有多难受。不喜欢甜食的人永远难以理解甜食给人带来的快乐。即使是孟子典故中亲身跳井施救的人也无法做到与落井小孩子完全共情,毕竟小孩子是被动落井,面临着恐惧、害怕,而施救者是主动下井,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保证两个人的安全。
当我们懂得共情是有局限的,完全共情是几乎不可能的,就明白为何那些被抑郁、焦虑困扰的来访者总是觉得不被家人理解,总是因为家人的不理解而更加痛苦。
因此,我们会清晰而坚定地告诉来访者,抑郁焦虑人群内心所经历的痛苦绝望是家人不能完全理解的,因为家人并没有经历过这个疾病,无法体验情绪低落、兴趣丧失、人际受损究竟是什么感受?来访者可以向家人表达自己的痛苦,但如果没有获得自己期待中的回应,请不要因此而灰心丧气,更不要因此而放弃治疗,因为治疗是为了让自己拥有再出发的能力,而不是为了得到家人的理解。
在战胜抑郁焦虑的过程中,如果能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共情,就把这份共情当作一束光,陪伴自己前行。如果没有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共情,也不要沮丧,你一定要记得,他们依然爱你,依然伴你左右,他们不是冷漠无情,他们只是不懂得如何共情。当你坚持治疗重获新生的时候,你会发现阳光是明亮的、世界是彩色的,那时候你可能不再需要苦苦期盼家人的共情理解,因为你已经重新成为自己的主人。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