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11月18日 来源:网站编辑 浏览:434次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是一所集汉族、彝族、回族、白族、壮族、苗族、满族、布依族、哈尼族、傣族、毛南族、拉祜族、土族等13个民族的中华民族融合大家庭。近年来,医院紧抓浸润培根、创新多元服务、健康帮扶,着力提升民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2024年3月医院成功创建为第四批昆明市民族团结示范单位。
职工文艺汇演与少数民族“同跳一支舞”
一、“浸润培根”吹响民族团结“集结号”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重要政治任务,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职工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开展红色教育基地实地参观学习,打牢了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思想基础。凝聚创建力量,组织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政策宣讲和“五史五观五认同”教育活动。组织开展职工文艺汇演与少数民族群众“共跳一支舞”。加大医院电子屏、展板、宣传栏对“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宣传频次和力度,开通医院微信公众号、官网、抖音号,发布心理健康科普知识、视频,向各族群众速递心理健康知识,形成人人参与创建的新时代民族团结大宣教格局。
二、多元服务模式点燃民族团结“新引擎”
充分利用“七彩心医”互联网医院、云南省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昆明市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精神专科精准诊疗交流中心等平台优势,加大大型设备投入,开设周末便民门诊,开通线上专家门诊、远程会诊、心理筛查、心理咨询等创新多元化服务模式,提高精神专科诊断服务和疑难危重病种诊疗能力,高质量推进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科研教学能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更好服务各族群众,医院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串起各地“民族情”。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签订科研合作协议并挂牌许执恒专家工作站、黄悦勤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北京大学教授罗雅楠博士、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康传媛博士。云南省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分别在昭通市精神卫生中心、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及临沧市精神病专科医院建设分中心,与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合作共建云南省精神区域医疗中心。院内专家鲍天昊博士、周莉博士、杨丽主任医师、杨飏主任医师工作站落户曲靖、临沧、德宏、红河、楚雄等7个地州,达到了积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制约,先进地区带动,在六个春城建设中,践行“辐射中心、开放春城”“团结花开、幸福春城”,引领辐射周边民族地区作用,实现了短板弥合、资源同享。
与红河州二院签订共建云南省精神区域医疗中心
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红色义诊
三、健康帮扶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医院以“心理健康加油站”党建品牌为抓手,通过“社区小圈”、“县区大圈”为全市各族人民群众精神心理健康充电蓄能。以党支部、科室为单位,结合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诊断评估工作,面向医院所在社区、各高校、中小学、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节日节点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教、免费心理咨询及红色义诊,“送医送药下乡”等惠民活动。2024年累计开展红色义诊活动5次20场次,免费为各族群众提供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心理筛查4000余人次。完成对昆明市各县市区社区、公安、民政部门以及基层精防培训27次,累计为30余家单位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群体心理治疗、健康知识讲座59场次,服务10000余人次。医院长期向对口帮扶的东川区阿旺镇木多村(彝族村)提供医院用工信息(保洁、保安、食堂帮厨等),协助做好稳岗就业有关工作,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组织干部职工购买帮扶村特色农副产品,帮助搭建村内积分制“文明爱心—诚信超市”,每年在“832”平台采购“扶贫产品”和重点帮扶县(区)农副产品,共计价值近80余万元,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增收“富口袋”,实现“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目标。坚持教育帮扶“控辍保学”。医院老年科党支部向木多小学捐赠了140多套爱心餐具,7名医护人员长期以“一对一”或“一对多”方式,对口帮扶木多小学8名困难学生,提供150—200元/月生活费,向德馨实验学校捐赠了价值3500余元的学习生活物资,切实守护民族地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托举民族振兴“希望”。
为德馨实验学校捐资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