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09月06日 来源:网站编辑 浏览:51次
去年初秋,我第一次踏入儿童青少年科,我怀着殷切期盼看着病区的患者,面对眼前这一个个新面孔,我难掩激动。在这一年的工作里,我对孩子们的病情,治疗等也渐渐熟悉。从初识到结缘,我与儿少科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点点滴滴。
初入科室时,与孩子们的交流曾是我工作中最大的困惑。儿少科的孩子病因复杂,从情绪障碍到行为问题,轻重程度不一,这意味着每一次沟通都要“量身定制”技巧。我坚信,尊重及倾听是叩开他们心门的第一把钥匙:对于这些受精神类疾病困扰的孩子,他们之中有的因为自闭而不愿交流沟通,有的因为躁狂、情绪激动紊乱而抗拒沟通,也有的因为抑郁、焦虑而变得淡漠退缩不想沟通。面对这些孩子们,沟通技巧的提升成了都是工作中不可避免也不能忽视的问题,只有在解决与孩子们的沟通问题后,我们的治疗及护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在一次次摸索中,我慢慢总结出经验,尊重是基础,重点是细节。在面对性格内向、寡言少语的孩子,可以适当用肢体语言鼓励,——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就可以融化隔阂。面对有暴力行为,情绪容易失控的孩子,将心比心,了解患者需要什么,先以稳定情绪为主,待情绪稳定后再进行心理疏导,效果会更好。面对抑郁严重,对治疗不合作的患者,我会先发掘出他们内心所想,带领他们参与集体活动,慢慢地引导出孩子们对事物的兴趣。
在儿少科的这一年里,我见过太多不同疾病的孩子,他们的病历上诊断各异,却都有着一个让人心疼的共同点:缺乏爱,需要爱,渴望爱。每次跟他们交流时,触及我内心最深处的往往是他们最普通的要求。曾经有一个孩子跟我说:“爸妈平时都没时间陪我,等出院以后我想和他们一起去旅游一趟。”我觉得很多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纯粹又简单,他们不是不愿交流沟通,只是生活中缺少了能让他们安心倾诉的陪伴。我在儿少科的工作中尽己之力,把爱传递到病房里面,传递到患者身边。
这份工作充满挑战,却也常常被孩子们的“小确幸”治愈。儿少科的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善良、更有爱:有的孩子发现病友情绪不好,会及时来通知我们“某某今天心情不好”;有的孩子在公共区域发现有潜在危险的物品,会立即交到护士站;还有的孩子,在我们独自值班时会送上一个小零食,跟我们说一声“辛苦了”。这些点点滴滴都让我感到自己平凡的工作很有意义,如疲惫时的一丝甘露、一阵凉风,深深入心。
我分享的点点滴滴但愿能为家长们所用,孩子们可能因为疾病影响,有时也让家长们感到“头疼”,但是请相信孩子,保持心中有爱,积极面对,配合治疗,总会看见曙光。
从初识时的忐忑,到如今与孩子们的熟稔,儿少科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早已融入我的职业生命。这里有困惑,有挑战,但更多的是温暖、是陪伴、是成长、是被信任与爱的双向奔赴。未来的路还长,我愿继续以尊重为帆,以细节为桨,以倾听劈开水面,一直向前,在儿少科的这片天地里,守护更多孩子的心灵,续写更多关于爱与治愈的故事。
撰写:张冲
儿童青少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