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通知公告

别再用愤怒保护自己:你以为的“脾气差”,可能是述情障碍在“作祟”

日期:2025-09-28   浏览:99次


凌晨两点,朋友小敏发来消息:“又和男友吵翻了。他加班晚归,我开口就骂他‘眼里根本没有这个家’,可其实我只是怕他太累,想问问他有没有吃饭。”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委屈——明明心里是关心,说出口却成了指责;明明想靠近,行动上却竖起了刺。生活里有太多这样的人:被误解时第一反应是反驳,被忽视时先想到的是冷战,连自己难过了,都要靠“发脾气”来掩饰。

你以为这是“脾气差”“情商低”,但其实,这可能是述情障碍在悄悄影响你——你不是不想好好表达,而是根本没学会“看见”自己的情绪,只能用愤怒这层坚硬的壳,裹住里面柔软又脆弱的真实感受。

先搞懂:述情障碍不是“没感情”,而是“看不懂感情”

提到“述情障碍”,很多人会觉得是“冷血”“麻木”,但其实它的核心是“情绪识别与表达能力的缺失”。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对述情障碍的定义明确提到:这类人群主要表现为难以识别自身的情绪(比如分不清“难过”和“愤怒”)、难以用语言描述情绪(想说“委屈”,却只能说“我很不爽”),以及缺乏幻想和情感共鸣能力(看感人电影别人哭,自己只觉得“剧情假”)。

简单来说,述情障碍者的情绪世界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一团乱麻”——就像手里攥着一堆线,却分不清哪根是“害怕”,哪根是“委屈”,哪根是“需要被关注”。最后只能把所有线揉成一团,用最显眼、最有攻击性的“愤怒”裹起来,告诉别人:“你看,我现在很不好。”

有研究数据显示,述情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3%-19%(来源:《述情障碍成因的认知及社会机制》),它不是“心理疾病”,更像是一种“情绪能力的发育滞后”——可能和童年成长环境有关(比如小时候表达脆弱会被否定:“男孩子不许哭”),也可能是长期压抑情绪后的“自我保护”。

为什么偏偏是“愤怒”?它是最“安全”的伪装

为什么述情障碍者会把愤怒当成“保护色”?答案很简单:愤怒是所有情绪里最“外放”、最不容易暴露脆弱的。

我们可以试着拆解一个场景:同事临时甩给你一份本不属于你的工作,你瞬间火冒三丈,冲对方喊“你凭什么让我做”。但其实,愤怒的背后藏着两层你没看见的情绪:

第一层是“恐惧”——你怕自己做不完这份额外的工作,会被领导批评;第二层是“委屈”——你觉得自己的边界被侵犯,却不敢直接说“我不想帮你”。

因为看不懂“恐惧”和“委屈”,你只能用“愤怒”来应对:它能让你看起来很强硬,不会被当成“好欺负”;它能转移注意力,让别人关注你的“脾气”,而不是你心里的“怕”。

就像小时候摔倒了,明明很疼想找妈妈抱,却偏要踢一脚地面骂“地太滑”——不是不想示弱,而是不知道怎么把“疼”和“想被抱”说出口,只能用愤怒掩饰无助。

这种“伪装”短期有用,但长期来看,只会让情绪越积越多。《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9年的一项研究指出:述情障碍者因无法有效调节情绪,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会引发躯体化症状(比如不明原因的头痛、胃痛)——因为情绪没处发,就会“攻击”自己的身体。

3个小方法,帮你跳出“愤怒保护圈”

其实,改善述情障碍不需要复杂的训练,关键是学会“慢下来”,把藏在愤怒背后的情绪“找出来”。分享3个简单易操作的方法:

1.先做“情绪暂停键”:生气时倒数10秒,问自己“我到底在怕什么”

愤怒的特点是“来得快”,只要稍微慢一点,就能看清它的“真面目”。下次再想发火时,先深呼吸,倒数10秒,然后问自己:“我现在除了生气,还有别的感觉吗?是怕事情搞砸,还是怕被别人看不起?”

比如朋友迟到,你别先指责“你怎么又迟到”,而是试着说:“等你的时候我有点担心,怕你路上出什么事。”——把“愤怒”换成“担心”,关系瞬间就软下来了。

2.用“身体扫描”找情绪:不舒服的地方,可能藏着没说出口的话

述情障碍者常常先有身体反应,再产生情绪。比如紧张时会心跳加速,委屈时会胸口发闷,难过时会喉咙发紧。

每天花5分钟做“身体扫描”:从额头到脚尖,逐个部位感受,要是哪里不舒服,就停下来问自己:“这里的不舒服,是不是因为有情绪没说出来?”比如发现自己最近总胃痛,想想是不是最近工作压力大,却一直没敢说“我太累了”。

3.备一本“情绪词汇表”:别只会说“不爽”,学会说“我很委屈”

很多人说不出情绪,是因为“没词”。可以在手机里存一份简单的“情绪词汇表”,比如:

难过类:委屈、失落、心酸、遗憾

害怕类:担心、焦虑、不安、恐慌

需要类:想被关注、想被理解、想被肯定

下次不知道怎么表达时,就翻出来看看,试着把“我很不爽”换成“我现在有点委屈,因为我觉得你没听我说话”——精准的表达,才能让别人懂你。

最后想对你说:不用愤怒伪装,你也值得被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怕脆弱被看见,怕真诚被辜负,所以才会用愤怒当保护壳。但你要知道:真正的强大,不是永远不生气,而是敢把愤怒背后的“我需要你”“我很害怕”说出来。

述情障碍不是你的错,也不是“缺陷”,它只是提醒你:该停下来,好好听听自己的情绪了。从今天起,别再用愤怒保护自己——你不用假装坚强,你的脆弱、你的委屈、你的需要,都值得被看见、被接纳。

就像卡通里的小刺猬,不用一直竖着刺,偶尔把肚子露出来,也会有人轻轻抱住你。

(声明: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图片AI生成,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参考文献:

Krueger RF,Derringer J,Markon KE,et al.Initial construction of a maladaptive personality trait model and inventory for DSM-5[J].Psychol Med,2012,42(9):1879-1890.

张春雨,张进辅,张静秋,.述情障碍成因的认知及社会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03):398-409.